详解男性不育弱精子症的治疗与预防
精子,是我们人类种族繁衍的源泉,男性生育力的关键。
什么是男性不育疾病?
卫生组织规定,夫妇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没有实施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性方面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疾病。
有研究报告显示:20%的不育疾病病因在男方,原因在女方的占38%,夫妇双方同时存在问题的占27%,此外的15%是不明原因的不育疾病(即所谓的特发性不育)。故可以认为男性因素所致不育不少于50%。
卫生组织预测,在21世纪,不育疾病将成为人类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
精子质量不断下降
现代人类社会的产业生产力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人类自身的生育能力,特别是男性的生殖功能却在不断下降,目前工业发达地区的不育率已达16~20%。
日本东邦大学的一项研究亦表明,10年前,有活动力的精子占精子总数的63.8%,而近两年只占54.5%,结合精子的活动速度变化等因素,精子的授精能力只有10年前的一半,这正是不育疾病增多的原因之一。
男性不育疾病的病因
引起男性不育的外界因素包括:
1.温热对睾丸生精过程有抑制作用
如长期穿紧身衣裤使阴囊调节温度功能障碍,影响生精功能;或过多地骑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和骑马等,这往往使前列腺和其他附性腺受到慢性劳损和充血,影响它们的功能及加重慢性炎症,影响生育力。
2.环境污染
除水质、空气、食品污染对生殖功能有影响外,还有电、磁、辐射、噪音污染,以及微波、红外线、紫外线、超声、X线、γ射线等。
3.有毒、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铝、钴、铅等,以及棉酚、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都可以对睾丸生精机能造成损害。
4.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均可导致不育疾病。
造成男性生殖力下降的根本原因:环境污染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化学药物、杀虫剂、塑料制品等化学性的“生殖毒素”,在土壤中不能很快降解,终通过生物链的富集进入人体。
由于这些毒素是一种类雌激素的物质,对女性相对影响小,而成为男性生殖系统的“隐形杀手”,损伤睾丸生精上皮,影响精子生成,干扰激素平衡,影响精子进一步成熟。
引起男性不育的另一主要因素:生殖系统感染。
有资料显示不育疾病有生殖道感染因素占52.26%,性病泛滥成为一个主要原因,由性病引起不育疾病,以解脲支原体多见,其检出率为40~58%,支原体可以黏附“寄生”在精子的身上,导致活力下降,畸形增加。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人体抵抗力变差,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生殖道感染增多,比如慢性前列腺炎导致不育的发生率为5~25%,炎症引起精浆质量下降,诱发抗精抗体的产生。
不育疾病的治疗
目前针对不育疾病不断上升的发病率,从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生殖内分泌等对生殖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可通过精液分析、内分泌免疫、细菌学、Doppler超声、精子穿透试验等方法评价病人生育能力,诊断治疗上有一定的进展。
如从内分泌研究的角度提出激素抵抗致少精症,而病原微生物的检出可对感染性不育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采用他莫昔酚、复合蛋白锌、左卡尼汀、中医药及同时治疗前列腺疾病和精索静脉曲张等,均使患者精液质量得到改善。
应用肌酸磷酸、体外添加黄芪等方法也可改善精子质量,辅助生育的针剂对低分泌型不育有效。
医学助孕技术已从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发展到卵胞浆内显微注射精子术,受精率达55.4%,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带来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不育疾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就精辟地论述了人体肾气对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关系,唐代的名方“五子衍宗汤”流传经世,派生出许多治疗不育疾病的临床验方。
中医药方法作用于人体所体现出的高于雌、雄性激素水平的双向内分泌调节功能,体现了中医“整体治疗、治病求本”的精髓。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育疾病的疗效远高于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是男性学的优势所在。
-
【声明】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我们;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